-现状
相关行业招聘减少六成
沪上某人才公司负责人透露,近期参加招聘会的企业比往常减少近1/3。而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,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较为直接的沪上金融、汽车、房地产、制造等行业的招聘需求明显减少,它们对外发布的职位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六成以上。其中,就业形势最严峻的是房地产行业,某领军企业停止招聘计划长达半年;受汽车、房地产类广告的削减影响,一些中小型广告公司也暂缓招聘计划。
虽然就业形势严峻,但数据库显示,上海各大企业对于核心技术及研发类人员、以及销售、客服等能直接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岗位招聘需求反而急剧增加。
上班族产生职业焦虑感
虽然沪上企业尚未进行大规模裁员或减薪,但此项调查显示,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压力下,不少上海白领产生了职业焦虑感,位居中高层的管理人员这种心态更为明显。不少人表示,这一方面是因为对自己公司的发展前景不乐观,另一方面市场趋势不明朗,导致他们对跳槽大多选择观望态度。
由于近期负面消息不断,许多应届毕业生刚进入毕业求职期,就遭遇当头一棒,由此也产生了就业焦虑感。在不少高校论坛及相关网站上,对就业担忧的稿子比比皆是,普遍具有焦虑、迷茫、恐慌和无助心态。一位毕业生就在某知名论坛上发帖抱怨“这段时间简直像进入更年期”。
校园宣讲减至去年一半
“我们已感觉到,和往年比,今年就业形势确实不是很好。”上海大学毕业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佩华说,往年此时,会有不少参加大实习的学生被用人单位留下,至少单位也会表明留用意向,来中心签约的学生也大有人在,但今年到目前为止,单位留用的学生大为减少。
虽然校园招聘解禁日在11月,但往年此时每天都会有三四家企业进校宣讲,而今年此时的宣讲企业数量只有去年一半左右。更为直观的表现是,往年不少用人大户,今年都已明确表示将减少招聘量,甚至暂停招聘。王主任表示,这些“大户”是和市场结合得相当密切的企业,如快速消费品、咨询、证券行业,以及汽车和房地产企业等。不过以世博为主题的职业形势则稍好,一些建筑行业仍保持往年的招聘势头。
在各大高校的就业论坛上,不少学生产生了“毕业即失业”的恐慌。一名在交易所实习的学生说,他所在的公司老板已发话:两年内“只出不进”。一些学生还沮丧地发现,往年此时早早进入校园宣讲的某些名企今年一直没露面。
-对策
去外地淘“第一桶金”
小王(化名)是上海交通大学一名应届硕士毕业生。日前,连云港市某企业对他开出30万元年薪,条件是必须在那里工作两年。小王和家人一合计,觉得这份工作不仅收入丰厚,还有巨大发展空间,同时也可以开阔眼界,他不仅签下了合同,还帮相恋多年的上海女友也在那里找了份工作。“外地生活成本比上海低,薪水可攒下来或投资,很快就有了‘第一桶金’,对今后的事业发展有好处。”小王和家人都很满意。
记者在应届生求职网、天涯高校论坛等BBS上发现,今年上海学生讨论异地就业的帖子明显比往年多,青岛、西安等历史名城成为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就业城市。一位网名为“阿囡囡”的同学列举了去外地工作的几大好处,如福利好、自由、可以顺便旅游、市场潜力大等。不过,更多同学对去外地就业心存疑惑,不少人认为外地生活水平不如上海,过不惯“苦日子”,还有人担心对外地企业状况不了解,过去后人生地疏没照应;也有人担心户口迁移问题或是生怕两地就业造成学生情侣分手。离开家庭的庇护,也让很多上海学生对去外地就业顾虑重重。
异地就业发展空间大
尽管经济危机波及全球,但就整体而言,中国不少地区的发展仍带来人才大需求,其中北方、西部等地区尤甚。上周六,辽宁省278家企事业单位就组团来上海揽才,提供岗位多达1452个,需求人数2763人,还包括项目需求155个,智力合作51项,人才区域合作5项,为上海中高级人才及应届毕业生提供大量优质就业机会。
辽宁省人才中心副主任曾庆捷表示,近年来该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高层次人才需求,特别随着一些重点企业与重大项目落户辽宁,人才紧缺问题越来越突出。此次由辽宁省人事厅组团赴上海招才引智,是该省最大规模一次跨地域招聘活动。
据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透露,近期不少外地企业频繁向上海人才抛来绣球。不少外省市对中高级管理人才、技术专才、高学历专家及技术研发类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需求很大,上海作为人才高地,成为这些地区屡次组团前来揽才的目标。在目前经济形势下,这类大规模的招聘更为上海应届毕业生提供全新的就业思路。
优惠政策颇具吸引力
在上海人的传统观念里,就业本地化观念较强,尤其是应届毕业生,不愿离开父母的愿望更明显。往年愿意离沪工作的大多是外地来沪就读的学子,如去年同期浙商组团来沪揽才,开出30万至50万元年薪招揽项目技术员的诱人条件,不少企业还承诺解决住房三餐,但事后不少企业表示,上海本地学子愿意前往的基本没有。
不过,近期这些外地揽才项目却得到了许多上海本土应届毕业生的青睐。辽宁省招聘会的信息在本市高校就业论坛上被转载后,立刻创下极高的点击率。曾庆捷副主任透露,此次沈阳、大连的非公经济企业成了招才主力军,优惠政策对应届毕业生极具吸引力。
一位嘉兴民企老板说:“我们每个月给新进的大学生3500元,和上海的公司差不多,但宿舍、伙食都是全免的,一年下来积攒的钱比在上海工作要多。公司还经常组织旅游、球赛,生活也挺丰富。”
对此,职业顾问表示赞同,“上海学生去外地工作,可以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,这对从小受父母呵护的80后学生来说,是难得的成长体验机会,也对以后的职业发展有利。”
就业前景不必太悲观
对于更多想留在上海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,尽管全球经济危机带来一系列负面消息,但业内人士仍表示,不必对就业前景太过悲观。
智联招聘资深顾问吴江涛表示,像上海这样的人才高地,既拥有大量国际性人才,又建立了成熟的运作机制,并拥有长三角地区完善的产业链,对于生产高附加值核心产品的外企,依然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和低廉的成本优势。如今年某美国专业工业工具公司为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,把原设在欧洲的采购中心移到中国;某韩国大型集团旗下电器产业加快在华主要地区营销网点建立,从而产生相关贸易,营销管理人才的需求。
他进一步解释说:“在金融危机的动荡中,大船要比舢板安全。相对来说,跨国大公司提供的机会仍具有竞争力;同时,中国作为有潜力的新兴市场,是海外供应链一些环节转移的优良避风港,如一些采购中心,中小型加工中心等转移而产生管理职位,尽管美国金融风波短期的风险尚不确定,但中长期仍伴随着转机。”